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国家免疫规划
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什么是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2.何为抗体与抗原?
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抗原主要是指使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也包括疫苗。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抗体是由于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什么是疫苗?
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 什么是第一类疫苗? 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4.什么是计划内疫苗?
由国家财政支付疫苗费用,称为计划内疫苗,这些疫苗的接种为国家强制性接种,又称第一类疫苗。
5.什么是计划外疫苗?
由接种者支付疫苗费用,称为计划外疫苗,其接种为自愿选择。《条例》实施后,又称第二类疫苗。
6.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哪些?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7.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会得病?
由于生产工艺、病原特性以及各人体质不同等原因,接种疫苗无法保证受种者不再患病,但是相对于不接种疫苗,可以将患病风险大大降低。
依据针对病原的不同,疫苗的保护效果有所不同,病毒性疾病疫苗的保护效果要优于细菌性疾病疫苗。
疫苗的针对性很强,比如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行性感冒,并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或伤风);肺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但不能预防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的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与流行性感冒没有关系,也不能预防流行性感冒。人们如果仅从疫苗名称上去理解其预防效果是容易引起误会的。
8.为什么疫苗接种要规定剂量呢?
一般来讲,同一种疫苗如果接种途径相同,在特定条件下,接种的剂量与免疫力高低不是呈现简单的正比关系,每种疫苗的接种剂量都有最低和最高限制,剂量太低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达不到预防的目的;超过最大剂量时,免疫力不但不会相应升高,反而抑制了抗体的产生或发生不良反应,使机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出现“免疫麻痹”。
9.为什么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有效呢?
实践证明,只有减毒的活疫苗接种一次就可以,这是因为活疫苗接种后近似一次轻度自然感染,接种一次就能得到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灭活疫苗常常需要间隔一定时间分次注射来完成,因为灭活疫苗不能在体内繁殖,必须使用分次接种的方法使机体经常存在一定量的抗原物质的刺激,以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维持较长时间,而且可以避免一次大剂量注射产生不良反应。2次间的间隔是经过科学实验,根据抗体产生的快慢来决定的。抗体产生快,间隔时间短,抗体产生慢,间隔时间长。
10.听说有些疫苗不良反应很大,是否还值得接种?
疫苗是药品,药品都有不良反应。相对于其他治疗性的药物而言,预防性的疫苗的不良反应是比较低的。但由于疫苗接种范围广,接种对象都是健康人,所以一旦有不良反应,人们都比较关注。
药品的说明书上都会详细说明不良反应,比如常见的胃药吗丁啉,其说明书上载明的偶见不良反应有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等,一个患者通常不会因为这些可能的不良反应就拒绝用药。一些癌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不良反应症状也更严重,但为了挽救生命还是不得不用。这已经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也就是寻找一种利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的解决途径。
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得到的收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以麻疹疫苗为例,接种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或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在10万接种人群中,报告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的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这些人经过简单的医学处理即可恢复。如果不接种麻疹疫苗,则10万人几乎无一幸免将感染麻疹,如果其并发肺炎的概率是1%,也将有1000人发生肺炎,其中死亡人数可能在10人以上。我国在建国初期无麻疹疫苗,人口呈现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死亡原因中麻疹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本市使用的疫苗都是有多年使用经验,经过许多专家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平衡后优胜劣汰下来的疫苗,所以仍然是值得接种的。
11.疫苗接种禁忌症
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症 预防接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有少数情况下在接种后产生不良后果,这些情况叫做禁忌症。禁忌症又分为一般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一般禁忌症又称相对禁忌症,对各种制品均禁忌接种,这些禁忌症包括急性传染病、发热、慢性病活动期、严重的器官疾病、严重的过敏史等。
12.如果有禁忌症,还能接种么?
疫苗都有接种禁忌症,禁忌症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缓接种,一种是禁忌接种。不同的疫苗的禁忌症大同小异,暂缓接种的情况一般指发热,禁忌接种的情况一般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肾病、肝病等),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不同的疫苗还有一些区别,比如含减活风疹病毒的疫苗对孕妇忌用的,有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则对这些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具体的禁忌情况还要看说明书。
13.何种情况被列为禁忌症需要考虑以下风险:是否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是否可能导致接种效果不佳?是否可能引起生殖障碍?是否可能引起过敏?
预防接种禁忌症考虑的相对风险,相对风险是指与普通人群接种相比,有禁忌症的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要高,但高多少是不确定的。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很多受种者接种前不知道自己有禁忌,接种后才发现禁忌,但通常并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如果在感染疾病的风险很大或疾病后果很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权衡接种与不接种的风险再做决定。出于这样的考虑,狂犬病疫苗就没有禁忌症。
14.什么是接种后的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15.什么是冷链?
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疫苗储存和运输
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⑴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⑵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16.接种告知
接种前应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的内容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
17.流动儿童接种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 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
疫苗接种法规
目前应用的法律法规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18.什么是活疫苗,什么是死疫苗?
活疫苗是指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死疫苗又称灭活疫苗,是将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物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其失去毒力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在人体内不生长繁殖。
19.哪些疫苗是活疫苗?
第一类疫苗中,活疫苗有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疫苗(俗称糖丸)、麻风腮疫苗、卡介苗五种。
20.接种疫苗有危险吗?
由于疫苗是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经过灭活或减毒等方法制备而成,因此任何人在接种疫苗后都有可能出现接种反应。但发生反应的比例是很小的,在及时进行医学治疗后均可康复。严重的异常反应非常罕见。
21.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22.为什么要按程序接种?
免疫程序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疫苗免疫原性、疫苗本身的特性、产生理想的抗体水平所需要的针次与间隔、以及疫苗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免疫持久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因此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程序,按程序接种才能使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23.儿童预防接种前应注意什么事项?
保持儿童身体清洁,休息好,出门前量一下体温,带上接种证、接种通知单,如怀疑有禁忌症可提前咨询接种医生。
24.儿童预防接种后应注意什么事项?
接种完后在注射地点观察10-20分钟,接种后1-3天避免激烈运动,接种部位不要按压按摩,家长回家后仍应注意儿童接种后的情况。
25.儿童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建议家长及时与接种的医生联系,及时处理。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引起发热、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这类反应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的性质引起的,多为一过性的,不会造成组织器官不可恢复的损伤。较轻的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2-3天可自行恢复;对于反应较强的个体亦可单纯对症治疗,如降温或局部热敷等。如果出现高烧等严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26.正在发烧的孩子能接种疫苗吗?
一般来说,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至恢复期、重症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均不能接种疫苗;待身体完全康复或处在慢性病较长的稳定期时,可根据情况考虑接种。
27.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预防接种证记录着儿童的许多信息,据儿童基本情况可以推断以后需接种的疫苗、如何同儿童家长联系等,据接种日期可以推断疫苗接种是否合格和及时,据重要疾病情况可以确定该儿童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据疫苗禁忌症发生情况可以判断该儿童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发生异常反应时可以根据疫苗批号追查疫苗,据医生签字可以查到该接种的责任人,预约日期可以提示儿童及时进行接种,疫苗知识和接种反应知识可以增进儿童和家长对免疫接种的了解,上托儿所、上幼儿园、上学、出国需要查询预防接种证。
28.为什么儿童入托、入园、入学要凭有效免疫接种证?
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必须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在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要查验免疫接种证,以便了解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漏种者不得入托、入园、入学,必须补种完成,方可准入。通过免疫接种证还可以了解需继续进行的免疫接种,以便医生安排好今后的接种工作。
29.预防接种后就不得病吗?
一般来说,预防接种后就不得所预防的疾病了,但是,有少数或个别人仍可能得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疫苗本身达不到100%的有效率;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能产生不了足够的免疫应答;在疾病的潜伏期注射疫苗也会无效;注射了保存失效的、质量低劣的疫苗等。
30.目前成人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麻风腮疫苗、肝炎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31.什么人适合打肺炎疫苗?
一般肺炎疫苗我们只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和高危人群接种。
32.已经打过肺炎疫苗,还用打吗?
一般接种过肺炎疫苗5年之内就无需再种,之后可视情况而定,因为再次接种肺炎疫苗,其接种反应会强于第一次接种。
33.脊灰糖丸服后可能有什么不良反应?
口服后一般无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等轻微反应。
34.接种白破疫苗后可能有什么不良反应?
注射本品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消退。局部可能有硬结,1~2个月即可吸收。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35.接种白破疫苗有什么禁忌?
患严重疾病、发热者;有过敏史者;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
36.接种A+C群流脑疫苗有什么禁忌和注意事项?
有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有过敏史者,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如出现轻微反应,一般可在1-2天内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乙肝疫苗接种知识问答
37.为什么要对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被感染的新生儿70-90%变成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至成年期最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仅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不能预防幼儿时期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
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阻断母婴传播,还可以阻断生活接触中的乙肝病毒水平传播。乙肝免疫预防不只是预防个体发病,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人群慢性携带乙肝病毒状态,从而达到减少或控制乙肝传染源的目的。
38.除了新生儿,还有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加速控制乙肝,必须双管齐下,还必须关注新生儿之外的其他人群,对新生儿及其他人群同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才能完全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由于人群普遍获得了抵御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更佳。从而避免人们对乙肝的恐惧心理,减少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与病人的歧视。本市实施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规定的乙肝疫苗接种对象除新生儿外,还包括青少年和其他高危人群。
凡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危状态的易感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以下人群:
青少年(大、中小学生):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
医护人员,
医学检验人员,
保育人员,
乙肝病毒已感染者或乙肝病人的配偶、子女或密切接触者,
血液透析者,
静脉注射毒品者、男性同性恋者和性乱者。
39.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接种乙肝疫苗后要不要加强免疫,其免疫保护期有多长?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乙肝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 HBs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有所降低或不被检出,并不意味着保护性消失,当他们受到乙肝病毒攻击时,由于免疫记忆作用,抗体水平可再度升高。这在乙肝高发区和高危人群中尤为明显。
因此,从总体来说,如果是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并于接种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无加强免疫的必要。关键在于提高免疫接种率